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三好燈塔學校 點亮永續希望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三好燈塔學校 點亮永續希望

【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】 2025-07-08
台中市萬和國中今年榮登「三好燈塔學校」,不僅將三好精神從校園推展至社區、鄰近小學,更擴及偏鄉梨山國中小,師生們攜手實踐永續教育,動手修剪偏鄉校園植栽,守護綠意,並手作「電燒筆鑰匙圈」,將永續循環理念融入創作。

萬和國中位於台中市南屯區,鄰近三級古蹟「萬和宮」、「文昌公廟」、「南屯老街」,學校附近並有南屯溪(楓樹腳溪)、「豐樂雕塑公園」、史前「麻糍埔考古遺址」等資源,形成跨境、跨界、跨領域的遊學圈,讓學習不再侷限於書本中。

為此,學校以「萬和閱世界,南屯展風華」為發展主軸,結合「勤學」、「健康」、「榮譽」、「感恩」、「美感」等願景,整合運用社區資源,提供友善的學習環境,並呼應市府教育局推動的「思用樂學.創造永續」美學蔓延計畫。

三好精神 成為生活日常
萬和國中連續5年獲選為「三好校園實踐學校」,結合台美生態學校夥伴認證指標,設計出融合品德、環境、生命與永續發展的多元課程。課程設計與活動都強調內化品格、深化行動力,將三好精神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實踐中。

「三好大心」行動更是學校一大特色──「大心」取自閩南語「貼心」的諧音,象徵溫暖與體貼。學校透過節慶活動、閱讀反思、戲劇表演、運動家精神培育與品德故事討論等,促進學生內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結合,打造正向友善的校園文化。

學生從「大心」中學會尊重自然、關懷他人,並將「三好」內化為日常行動:為同學打氣、替老師分憂、關心社區長輩。「三好大心」行動使班級氛圍更溫暖,學生在行為與思維上皆展現正向轉變,落實「讓美感與品德同行,讓教育照亮人心」的校園精神。

永續教育 校園友善修剪
在三好精神的引導下,萬和國中積極拓展永續教育課程。學校設計了「校園植栽風險評估與友善修剪」教案,結合生態觀察與環境倫理,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敏感度。透過攀樹訓練與校園實作,學生學習與土地對話,理解如何實際進行環境保護。

這項課程並延伸至生活科技領域,學生利用修剪下的木料再生創作,包括電燒杯墊、櫸木筆、拆信刀、創意花器、多肉盆景等,將永續理念化為具體作品。這些創作融合自然科學、藝術與閱讀等跨學科知識,不僅提升學生的美感與創意表達能力,也從「廢物轉生」中反思資源循環與責任消費,實踐聯合國SDGs中的「陸域生態」、「優質教育」與「責任消費」等目標。

五月是感恩的季節,輔導室辦理「愛家Go Go Go 」、「愛的Call out」和「愛的歌曲」等活動,帶領孩子們用祝福語言「說說我有多愛你」,鼓勵孩子們勇於跟照顧者說愛、示愛。透過這些活動,孩子們學會了表達情感,也在情意教育中體會人際關係的珍貴與重要。

深入梨山 知識與愛同行
身為「三好燈塔學校」,萬和國中不僅關注自身發展,更積極向外拓展三好理念。學校團隊主動走入台中市和平區的梨山國中小,舉辦「環境教育教師研習」、「永續創作體驗」、「植栽修剪實作」等課程,與偏鄉師生共學共創。

在梨山的陽光與清風中,學生們專注製作「電燒筆鑰匙圈」,將永續循環理念融入創作;教師則參與「校園樹木風險識別與再利用」研習,提升環境教育知能。這一場跨越地理與心靈距離的教育行動,不只是知識傳遞,更是三好精神的接力與信念的延續。

為拓展學生文化視野,學校透過參訪「台灣玻璃館」與「鹿港龍山寺」等場域,實地體驗傳統工藝與宗教藝術,讓學生理解「文化」不只存在於課本,更深植於生活的場域與歷史的脈絡中。

在廣達「游於藝」巡迴至萬和國中展出期間,學生們排班擔任「筆墨行旅」導覽解說,展現出語言表達與藝術素養。成果展時更由國樂社演出〈春郊試馬〉,讓藝術不再只是學科,而是觸動心靈的旅程。

讀報教育 拓展全球視野
2024年適逢萬和國中創校30週年,校方舉辦多場系列活動,包括「校慶Logo徵選」、「感恩園遊會」與「幸福食物銀行」捐贈行動。學生們發揮創意設計校慶標誌,並製成文創商品義賣,所得捐贈給教育儲蓄戶,幫助弱勢家庭學生就學。

園遊會則融合環保理念,由各班設攤宣傳減塑、綠能等議題,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永續與公益的意涵。

自2017年起,萬和國中申請《人間福報》晨讀計畫,引導學生閱讀報紙,理解社會時事與觀念反思。有學生分享,曾在情緒低落時閱讀《人間福報》一則關於「割席斷義」的故事,進而反思人際關係的真諦,學會與朋友真誠溝通,成為更成熟的自己。

透過讀報,學生學會觀察生活、關懷社會,也拓展了全球視野,與世界接軌。從課堂到戶外,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熱情與投入,從師生們專注的眼神、開心的笑容中,讓校方更加確信──教育的力量,正從這所學校綻放,延續到更遠的未來!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